據說,成語對牛彈琴最早出自漢代牟融撰寫的《理惑論》。意思是,對不講道理的人講道理,對不懂得美的人講風雅,也用來譏諷人講話時不看對象。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當中,這樣的人和事并不少見。尤其是在當今的某些官場上,某些官員根本聽不懂老百姓究竟在說什么。而且,對于百姓的訴求總是愛答不理;而且,某些官員總是把上訪群眾當成“刁民”,說上訪者是無理取鬧。
把某些基層明擺著的錯誤做法當成是金口玉言,把百姓受到傷害之后的合理訴求說成無理取鬧。面對這樣的無可奈何,百姓又何嘗不是在對牛彈琴呢?難道,阻止百姓上訪就能解決問題嗎?如果真能解決問題,百姓就不會舍近求遠去上訪。
有些涉及民生的事情,只需要基層干部認真深入調查研究,并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公平合理化解矛盾與糾紛即可,并不屬于十分復雜的問題。但是,某些基層主要領導干部就是懶得去深入調查研究,總喜歡坐在辦公室里道聽途說。所以,某些問題的處理結果總是與百姓的訴求相差甚遠。所以,百姓一次又一次的訴求得不到妥善解決,這就是名副其實的對牛彈琴。
對牛彈琴的各級官員之所以越來越多,是因為各級官員在用反對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的方式,在積極踴躍踐行著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所以,百姓反應的問題和訴求一直未能得到解決。盡管百信要求解決的問題并不屬于“天塌下來”的大事,但卻與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因此,人們常說,群眾利益無小事。
要公平合理解決好百姓的訴求,各級領導干部就必須認真貫徹落實我們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情為民所系的執政理念。而且,更應該換位思考,將心比心,不能端著官架子讓百姓敬而遠之。只有和百姓心連心,才不敢不把百姓的事情放在心上;只有把百姓反映的問題當成大事,只有把百姓的事當成自己家的大事,才能盡心盡力,不敢久拖不辦。
作為各級領導干部,必須讓自己的心里擁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陽光,不能讓百姓感受到陰森森的寒冷。只有用真心誠意去關心百姓疾苦,才能帶著深厚感情去體貼百姓的難處,并依法履職盡責,不敢向上級領導“謊報軍情”。如果基層領導干部在處理百姓反應的問題和訴求時遇到了困難和阻力,那就應當如實向上級匯報實際情況,絕不能隱瞞事實真相。遇到不好解決的問題與訴求,只要上下兩級領導干部能做到思想認識一致,并站在百姓的角度考慮問題,那就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解決基層問題和百姓訴求,各級領導干部必須擁有愛心、細心、耐心和責任心。
面對百姓反應的問題與訴求,各級領導干部應當洗耳恭聽,并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同的問題不同對待,不能把簡單的問題復雜化,不能讓簡單的問題久拖不決。只要能做到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就能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就能滿足百姓訴求,就不會讓自己在百姓訴求面前成為對牛彈琴的官僚主義者。
(作者系河南省作家協會會員;來源:昆侖策網【原創】 圖片來源網絡 侵刪)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